2020 臺灣躍升亞洲共享城市論壇 改變臺灣競爭力的新經濟方案
邀請臺北加入國際共享智慧城市行列 全球共享經濟浪潮改變臺灣競爭力
11/14 由台灣協作暨共享經濟協會籌備處舉辦的「2020 臺灣躍升亞洲共享城市論壇
改變臺灣競爭力的新經濟方案」論壇圓滿落幕。本協會繼9/2「共享經濟:安倍、李顯龍怎麼做?」座談會後,針對共享經濟議題又有更深入的交流,有賴當天到場的業界夥伴、專家、政府先進、立法委員、媒體朋友以及海外協會的代表共同參與討論, 探討台北如何在 2020 年晉升亞洲一級智慧化共享城市之列,並如何將台灣打造成具有永續性、充滿商業潛力的共享經濟整合國家。
- 此順序依演講時間先後排名
立法委員余宛如
從公平貿易城市到共享經濟城市──讓台北走在世界的浪頭上
人們靠著彼此的合作、交易,互通有無,成就更好的世界。台北已經 加入公平貿易城市的國際大家庭,但要邁向名符其實的共享經濟城市 ,還有更多工作得完成。當中最重要的, 就是授予地方政府更大的空間,來進行各種創新實驗, 累積法規調適需要的實際經驗。府應轉作為輔助的角色, 給予行政上的支持與法規上的調適。包含數位通訊傳播法、 金融科技創新實驗條例、中小暨新創企業發展條例等。 樂見台灣有更多地方政府,能加入共享經濟城市聯盟, 和世界各國的地方政府分享經驗。讓台灣在數位發展帶來的共享經濟 浪潮中,能和世界各國的人們,一起找出我們的道路。
北市政府參議兼國際事務委員會執行長
饒慶鈺
什麼是共享城市?台北如何進入亞洲一級智慧化共享城市之列?
城市必須扛起更多的責任,許多國家一半的人口住在城市,80% 的 GDP 由城市創造,高達 70% 的基礎建設在城市。城市不只擔負了經濟的影響力跟機會,也帶來了 很多污染,這也是為什麼城市要規劃交通、綠地,為什麼要想辦法與 與共享經濟業者合作。透過共享的力量,來解決完善基礎建設的最後 一哩路。因此非常歡迎共享城市聯盟到台灣, 一起協助台北走得更遠。
共享城市聯盟創辦人 Pieter van de Glind
共享城市大趨勢,阿姆斯特丹、紐約、首爾如何打造未來都會
國際共享經濟平台如物品媒合平台Peerby、共乘平台 Bla Bla Car、荷蘭政府與民間合作的社福「共享餐點」平台,透過共享經 濟讓城市變得更富足,讓居民相處得更融洽。而現今已經有超過 20 個城市加入共享城市聯盟,擁有的居民數量高達 8400 萬人共同形塑、擁抱共享經濟,Pieter 也力邀台北成為其中的一員。Pieter 明確指出打造一個共享城市,基礎建設非常重要,此外也需要政府的 支持與推動,過去阿姆斯特丹的副市長便大力推動相關的共享城市計 畫,才能將阿姆斯特丹打造成功的共享城市之一。
行政院數位國家創新經濟推動小組民間諮詢委員會委員兼流線傳媒社 長戴季全
現行的法規跟憲法都是 50 年的東西,在未來運作上一定會遭遇需要修正的地方。在民主選舉的 過程中,人民得到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力,不過現在仍在「提出問題」 、「責難政府」的階段,如果要成為更成熟的城市, 人民要學會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法,甚至是主動「參與」。
USPACE 執行長宋捷仁
全球共享經濟體系下的城市經濟特色,台北的獨特城市優勢
USPACE 三個月前協同台北市跟交通局,修了相關的法條。當對城市進步的利 大於弊,就要想辦法去打破藩籬。另外就是「數據」, Zipcar、USPACE 甚至 oBike 都擁有許多交通數據,透過共享經濟協會,業者間彼此分享數據,能 夠提供台北市政府未來精確規劃交通最強大的參考數據。而戴季全社 長則建議不要過度依賴政府,共享經濟業者手上有許多政府都沒有的 資料,可以在非政府的公共場域彙整,提供城市治理與網路治理政策 制定上的靠山。共享是一個大趨勢,所有人應該要想辦法去找出所有 的可能性。
立法委員許毓仁
科技、新創、共享 — 我們想要的未來
台灣既是東南亞的門戶並相近中國市場,擁有適中的人口數量與開 放 的政府是台灣最大的優勢,共享經濟將直接改變消費者的價值觀、 行為與習慣,必然會衝擊利益結構,不過只有透過破壞,才能在既有 的結構中獲取豐碩的果實。開放的政府態度是台北發展的優勢之一, 同時也提到共享經濟業者握有政府難以蒐集到的數據,如何利用這些 數據與政府互利成長,便是最關鍵之處。
陶治中教授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
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秘書長
運輸學界認為無人車的科技發展將可以解決車禍問題;共享經濟則可 以解決車輛閒置的效率問題。中央政府應該「因地制宜」調整法規, 不同城市的需求必然不同,以及當競合關係出現時, 政府應該適時要介入。而共享經濟始於科技,途經信任,終於責任。 除了中央政府之外,業者也應該要將公共利益納入考量中。
留言
張貼留言